發布時間:2021-07-13 閱讀:993
伴隨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的歷史進程,中國經濟拾階而上、優化升級,向世界持續輸出正能量。中國改進市場供給,填補發展鴻溝,創新合作模式,傳遞共贏理念,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。
中國經濟的世界貢獻,直觀表現為強勁的增量創造。上月初,世界銀行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8.5%,高于此前預估的7.9%。5月,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已把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年初預測的7.2%上調至8.2%。此前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至8.4%。
IMF亞太部助理主任黑爾格·貝格爾表示,過去十年,中國貢獻了全球經濟約三分之一的增長量。“鑒于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量以及中國經濟復蘇的溢出效應,中國在亞洲和全球經濟復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”
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特殊背景下,中國經濟之于世界的重要意義尤為凸顯。面對疫情沖擊,全球供應鏈上的中國之環表現出非凡的抗壓韌性,為遭受疫情“凍傷”的世界經濟注入暖流,讓種種“脫鉤斷鏈”的保護主義謬論不攻自破。
醫用口罩、防護服、呼吸機、疫苗——圓夢小康的關鍵之年,中國積極復工復產,開足馬力,滿足全球訂單,有效彌補全球公共產品短板,彰顯了大國擔當,為動蕩的世界經濟貢獻了寶貴的確定性。
官方數據顯示,疫情暴發以來,中國累計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資。去年3月至年底,全國海關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4385億元,出口筆記本電腦等“宅經濟”產品2.51萬億元,有效緩解了全球斷供之憂,解決了萬千家庭的現實難題。
霍尼韋爾中國總裁林世偉說,作為世界工廠,中國幫助提高全球市場資源配置效率,增進各國消費者福祉,緩解全球通脹壓力和發展失衡困境;同時,中國在綠色技術、數字經濟等新領域的投入和創新,為世界經濟帶來新活力。
有形的產品是中國經濟全球貢獻的表征,其背后是完備的制造業產業鏈、完善的配套基建設施和顯著的產業集群效應,以及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新發展理念。這些深層優勢在“一帶一路”項目中表現得十分突出。
在斯里蘭卡城市康提,中企承建的該國最大供水項目不僅施工進度未受疫情影響,還為當地創造上千個就業機會;在哈薩克斯坦南部城市扎納塔斯,中哈合資建設的中亞最大風電項目即將建成,賦予當地經濟以新的活力;在20多個歐洲國家,比亞迪純電動客車累計已為當地減少7萬多噸二氧化碳排放……深耕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依托科技創新、精益管理,為世界經濟復蘇增添了創新活力、綠色動力,大大提升了中國經濟造福世界的質量和內涵。
從提供產品,到定制服務;從項目運營,到戰略對接。中國經濟在優化升級中,幫助穩定和修復全球供應鏈,推動生產要素跨境自由流動,推動構建高水平的開放型世界經濟,提升世界經濟復蘇的質量和活力。
創建于泰國的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認為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引領下,中外經貿合作領域不斷拓展,產經融通度不斷深化,中國經濟改善全球市場供給的內涵,已經實現由產品輸出到技術輸出、服務輸出,再到管理方式輸出、發展理念輸出的躍升,為世界經濟海洋貢獻活水之源和發展智慧。(據新華社)
【責任編輯:劉緒堯】
轉載自:新華網
Copyright by Trust Exhibition Co.,Ltd (All Rights Reserved) 粵ICP備16120933號 粵公網安備44010602012546號